当前位置: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0 13:51:48

1.1促进扦插生根,提高成活率

目前,生产中葡萄的繁殖大多采用硬枝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不同扦插方法都广泛地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以提高成活率。

1.1.1在葡萄扦插生根方面的作用

在无性扦插中主要应用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萘乙酰胺等促进生根,提高繁殖率。吲哚丁酸(IBA)在葡萄枝内运转性较差,且其活性不易被破坏,在处理部位附近可以长时间保持活性,产生的根也比较强壮。萘乙酸(NAA)及其钠盐,浓度较高时,对愈伤组织的产生和芽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吲哚乙酸(IAA)在植物体内易被酶分解而降低其活性,也易被光破坏。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等量混用或依一定比例混用,生根效果比单用的好。

1.1.2在葡萄压条繁殖方面的作用

葡萄地面压条时,在特殊情况下,当嫩梢已长到一定高度进行压土前,可在其基部涂较高浓度的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等调节剂;也可同时在压条母枝上环割,调节剂涂于割口;也有经茎叶吸收,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至嫩梢的基部,促其发根。在葡萄嫁接时可将砧木的基部放在适当的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成活率可提高10%~20%。

1.1.3在提高葡萄定植成活率方面的作用

在葡萄苗旺盛生长期前喷矮壮素或甲哌,可以促进根系发达,提高苗木质量;在绿苗移植或定植前,喷矮壮素或甲哌,能够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成活率;葡萄大树移栽时,将根在含有吲哚丁酸或萘乙酸的泥浆中浸蘸,可促进其长出新根,提高移栽成活率,并能较快地恢复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平衡。


1.2打破休眠

葡萄芽休眠的开始和终止,除环境因素外,主要是内部促进物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抑制物质(主要是脱落酸)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打破葡萄芽的休眠,较有效的主要有赤霉素类(GA3)和细胞分裂素类。相关报道认为,赤霉素对叶芽萌发的效果优于花芽,这可能与花芽与叶芽的需冷量不同有关,常用浓度为50~100mg/L。细胞分裂素类的6-BA常用浓度为50~100mg/L;50mg/L的噻苯隆(TDZ)与1.5%单氰胺混用提高萌芽率的效果最好。休眠的葡萄种子,用高浓度(8000mg/L)的赤霉素类(GA3)浸泡20h,可打破休眠。


1.3控制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

生长过旺的葡萄,体内激素平衡状况和营养分配不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坐果。使用抑制生长和延缓生长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起到抑制或延缓植物体内生长素或赤霉素的生物合成的作用。叶片吸收后,向各部位运输,控制营养生长,防止徒长,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大量研究表明,矮壮素可抑制枝条营养生长,在250~10000mg/L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加大。一般花前喷可以提高坐果率,增加穗重,但果粒小、品质差。喷多效唑100~300倍液对葡萄新梢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葡萄豌豆粒大时,用300mg/L萘乙酸浸蘸果粒,可提高坐果率。用萘乙酸10000~20000倍液于采前喷洒或浸果穗1~2次(间隔1周左右),可防止葡萄落果。花前5d至始花期,用60mg/L赤霉素(GA3)浸蘸果穗,可明显提高葡萄坐果率,在盛花期11~14d以及盛花后10d分别用100~150mg/L赤霉素(GA3)、100mg/L赤霉素(GA3)浸蘸果穗2次,可防止落花落果。


1.4提高果实品质

1.4.1增大果粒

在葡萄生理落果后和幼果迅速膨大期,用赤霉素类(GA3)、激动素(KT)-30S处理能显著增大果实,提高商品价值,并明显提高果穗的紧密度。研究表明,用25mg/L赤霉素类(GA3)处理巨峰葡萄果实,果实的纵横径、干鲜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均显著增加。而在巨峰葡萄盛花后13d,用10mg/L激动素(KT)-30S浸渍果穗,其果粒的纵径和横径,从盛花后15d到采收均明显大于对照,经处理的果实干质量、鲜质量在盛花后20d明显高于对照。但浓度超过一定的水平后,继续增大作用有限而且副作用显著增多。

1.4.2调节葡萄着色和提高果实含糖量

葡萄果实色泽是最重要的感官品质指标之一。对于红色和黑色葡萄来说,果实着色面积和着色程度是判断成熟度及品质的重要因素,酿造和加工葡萄的色素含量直接影响葡萄酒和葡萄汁的色泽与质量。在巨峰葡萄果实充分软化、部分果粒稍转红色时施用葡萄着色增糖剂,喷施后3~4d果穗开始着色,6~7d果穗全部转变成紫色、红色或紫黑色,含糖量比对照增加10%,并提早成熟5~7d。主要方法是重点喷施果穗,浓度以150~300倍液为宜。脱落酸(ABA)和乙烯利都能提高葡萄果实的糖酸比,作用原理是使果实含酸量降低,而不是含糖量的提高。

1.4.3调节葡萄果实成熟

在果实开始上色时,用300~700mg/L乙烯利喷布或蘸果穗,可提前成熟4~11d。但乙烯利有使果实和叶片脱落的副作用,若在处理过程中加入10~20mg/L萘乙酸(NAA)或10~15mg/L2,4,5-TP,可消除或减轻脱落。在葡萄盛花前7~14d第1次用100mg/L赤霉素浸渍果穗,可提早开花,同时提早10~20d上色。另外,将对氯苯氧乙酸钠与赤霉素混用在巨峰、先锋葡萄上,果实成熟期可提前10~15d。除促进葡萄成熟外,有时也可采用药剂推迟葡萄成熟期,开展延迟栽培,以延长葡萄的供应期。国外常用来延迟葡萄成熟的药剂是ATOA(2-苯并吡噻氧基乙酸),一般在幼果生长期到成熟这一阶段用10~20mg/L的药液喷布果粒,浓度越高延迟成熟期的效果越显著。


1.5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日本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核葡萄花期前后使用赤霉素等药剂处理果穗,可以使子房受精、产生种子,从而形成无籽果实。目前,无核化技术主要有2种基本类型:一是在盛花期前2周用100mg/L赤霉素类(GA3)浸蘸果穗,诱导其产生无核果,在花后10d左右再重复处理1次使浆果膨大。这种模式是在玫瑰露葡萄上建立并迅速推广应用,以后在蓓蕾A上应用也获得成功。二是四倍体葡萄的先锋模式,首先处理在盛花末期,用赤霉素类(GA3)12.5~25.0mg/L,10~15d后再重复处理1次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合理应用,可以影响葡萄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达到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但目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生理学和生物学效应及彼此的平衡关系等方面,都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应用效果常因地区、气候、品种、树体状况、生育期、使用技术等不同而表现出很大差异,甚至产生相反的结果。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不重视综合栽培技术,把植物生长调节剂当成万应灵丹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也不是灵丹妙药,在葡萄生产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施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只有在加强综合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使用生长调节剂,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葡萄丰产、优质、高效的获得,必须以合理的土、肥、水和架面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为基础。

2.2盲目使用药剂,不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的复杂关系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应,彼此既明显不同,有的又有某些共同之处;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加合、拮抗、诱发等复杂的关系。所以,为某一目的在选择1种或2种以上药剂混合或先后应用时,要首先了解其基本性质,避免用错。

2.3使用时期选定不当

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时期使用,不仅效应大小不同,而且可能完全无效,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如萘乙酸在葡萄生理落果前使用有疏果的作用,成熟期使用则有防止果粒脱落的作用。

2.4使用浓度和次数选择不当

药剂浓度过低、用药次数少,可能不起作用或作用小,浓度过高、用药次数多,则可能产生药害。如2,4-D、杀木膦等药剂在较低浓度时起到调节植物生长的功能,而在高浓度时则可起到除草的作用;又如噻苯隆,低浓度时可促进葡萄坐果、增大果粒,而在高浓度时可促使叶片脱落,在棉花上用作采前脱叶剂。

2.5忽视葡萄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

葡萄品种、树势、树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很可能不一样。使用时的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对效果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高温下使用浓度宜低些,低温时浓度可稍高些;夏季使用时要避免在烈日下喷施,以免光照太强药液干燥过快而不利于吸收。

2.6药剂配制方法有误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时所用的溶剂和配制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还有不同的剂型,如酸、盐、酯和胺等类型。剂型或溶剂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配制时和配制后的温度、光和水的酸碱度,也影响药剂的稳定性和活性。这些都须依据有关说明资料使用时加以注意。

2.7忽视残毒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对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不管是鲜食葡萄或葡萄干,都不能超过进口国的法定容许量。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加以重视残留问题。


上一篇:农业种植|樱桃
下一篇:油麦菜种植

联系我们

  •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
  • 电话:0731-88888888
  • 邮箱:0731-88888888
  • 网址:http://www.fanower.com
  • 公司简介
  • 服务案例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 武汉品茶农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12345678 XML地图 网站源码